我在书院读大学

刘燕燕:写诗的“铁燕”

来源:本站原创

发布时间:2022-10-18 00:00:00 点击:

刘燕燕,女,汉族,2000年2月生,山西省吕梁市,淬炼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行管1901班、杏花书院学生。在信院,刘燕燕懂得了坚韧与坚持,掌握了说话的艺术,学会了与人沟通。她说自己很庆幸选择了信院,因为它提供了锻炼的平台;很庆幸遇到了一批好老师,他们让自己明白了怎么做人、做事。

刘燕燕

我第一次高考失利,复读了一年才考上了银河galaxy集团平台主页。那一年耗尽了我对学习的热情和对大学的向往,报考志愿随便百度了一下,随机填了几个,早我一年升入信院的闺蜜娟娟帮我把信院提到了第二。

刘燕燕

刘燕燕

失败的面试

不管如何,来到大学,我还是充满了新鲜感的,也想着能开始一段崭新的生活。军训期间,学生会开始招新,我果断报了名,选了学生会办公室的岗位。没有经历过面试和复试的场景,也不知道该怎么办,只准备了简单的自我介绍。复试时,一个学长提了一个要求,说一分钟让他记住我们。这个要求难住了我,我从来没有想到这样的介绍方式。可想而知,当时我是如何的仓惶:我叫刘燕燕,我来自山西吕梁,我是淬炼商学院行管1901班的,我平时性格比较乐观……我一路“我”下来,觉得自己都不好意思了——我自己也记不住自己啊!更让人尴尬的是,为了让自己显得更有分量,我还美化了自己:我对电脑操作也比较有兴趣,对WPS也有一定基础……说着说着我自己都觉得脸有点发烧,我对电脑的认知还都是高中计算机课教的,那时一切为了高考,不是考试内容的计算机能学到什么程度只有天知道了。

第二个上台的女孩用很标准的普通话介绍自己,她的腔调在我看来已经很厉害了,更让我羡慕的是,她把自己的名字拆开,每一个字都用了一句诗句来说明。我不自觉地想:我的燕字有啥诗句?天知道,我不知道!她又介绍了自己的才艺,什么吹拉弹唱的,又让我吃了一大惊。第三个女孩干脆上来就是一曲高歌,震得我满眼小星星,更让我沮丧不已——她们都应该留下,我不配呆在这儿,我干嘛要来呢?

刘燕燕

署上名字很酷

第一次面试的失败,让我对自己一度非常失望,随即,提升自己的欲望空前高涨起来。

可是要锻炼总得加个学生组织吧,瞌睡有人送枕头,这时,大学生记者团的李格格学姐找我,说可以去记者团面试一下试试。其实,我来学校之前就知道李格格,因为她和娟娟一个部门,复读时,我就读过公众号中她编排的文章,看到她把名字署在最后,我就觉得很酷,很羡慕。现在,我觉得我可能也会有这个机会了!

有了上一次面试失败的教训,我提前了解了所面试部门的工作内容,精心撰写自我介绍稿,挖空心思地设计文辞方案。尽管我不能把我的名字转化成诗,尽管我不能唱歌,但我可以说我自己对新闻的感受和渴望!我一遍遍地在没人的地方排练,对着空气说自己的打算,甚至,从来没有干过新闻的我,还把想象中的情形当成了现实,说我懂编辑——我给自己打气:一定要一遍过!

精心的准备果然没有白费,面对同样的竞争者,我显得自信了很多,回答也游刃有余。这次面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,原来,上次的失败不是偶然,是因为自己并没有全力以赴地准备啊。

刘燕燕

填上自己挖的坑

进入记者团后,我才意识到,夸口会微信排版的基础操作,就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。微信排版根本不是我理解的那样简单,它和WPS排版有很多不同。

为了把这个坑填上,我不得不加班拼命学。记得第一次接到微信排版的任务,自己在宿舍捣鼓了几个小时,依然不得要领。看着面目全非的界面,我脑袋懵懵地,像困在笼子里的老鼠,无论怎么努力最后还是撞墙。实在没办法了,我紧急呼叫了娟娟。当时,她正在上选修课,我也顾不上了,带上电脑,弯着腰,像做贼似的,从教室后门溜了进去,装模做样地坐在娟娟身边:这个格式怎么调整?行间距是啥?分割线怎么选?图片怎么美化……一大堆的问题,问到最后我都不好意思了,声音越来越小,一脸惴惴地望着娟娟,心里不断打鼓:这么多问题我都嫌烦了,她不会不耐烦吧?老师会不会批我们交头接耳?就这样我在教室呆了一个小时,边问边做,直到晚上八点多,总算是发出去了有我名字的第一篇微信推送。

刘燕燕

我反复刷新着自己发出的推文,猜想着读者看到我名字时的感受,我的成就感爆棚了,我觉得这才体现了自己的价值!我觉得,必须把文章做得更漂亮,才能让更多的人通过文章认识我。从那时起,每天我都在琢磨编辑器里的每一个图标按键,每天去网上查找别人的编辑心得,一个个地试。慢慢地,我的技术越来越熟练,水平越来越高。

下次一定记住

我有个先天的不足,就是“脸盲”,很长一段时间,对部门里的13个人,我都记不住谁是谁。

有一天晚上,公众号的排版任务是另外两个女孩负责,她们碰到了问题,直接联系我,问我能不能帮一下。我们约在了杏花书院的大厅见面。见面后,她们一通夸我,说觉得我排版的文章比她们强多了,每次我工作效率也高……一通不同角度的猛夸,让我晕晕乎乎的,但我不敢回话,一句话也不敢多说,因为我不知道谁联系的我,哪个是哪个我分不清,一旦说漏了,多尴尬!我反复提醒自己:憋住,千万不能说名字!结果憋得那叫一个难受啊:人家表扬我,我还没有办法夸回去,弄得我感觉自己很坦然地接受了人家的表扬。

忍着忍着最后还是没有兜住,一起回宿舍的路上,嘴一瓢,我把一个同学的名字秃噜出来了,结果和我说的人接着纠正了一下:我叫某某某,她才叫某某。我的脸一下子烧起来,赶紧给人道歉:“不好意思,我有点脸盲,下次一定记住!”后来,再出现这种情况,我就用“脸盲”这个理由给人道歉,越用越熟练,最后弄得和外国人动不动就“excuse me”似,顺嘴就溜出来。

后来,从干事当了部长,我知道这个借口不能再用了——手下就那几个人,你叫不出名字来,那让人咋想,咋开展工作?

为了能记住每个人的名字以及熟悉他们的性格特点,我努力了好久,终于想到一个办法——在刚开始与他们接触中,我会八卦地去问有关他们名字的故事,和他们在相处时,我总会在心里默默地一遍遍念叨:兰天翔最高、韩超磊爱八卦、刘启有车、马毓竹和郭鑫宇一个宿舍、李孟函很爱笑、刘佳一最喜欢学习……

刘燕燕

冲动是魔鬼

我负责的媒体运营部一共招了七个人,一周七天一人一天刚刚好。部门组建好,我就教他们排版、督促他们值班。

有一次,老师反映,有些同学值班时就戴个耳机做自己的事,也不工作,也不理老师。我听到后很生气,查了一下值班记录,就通知大家开会。会前我一直提醒自己:冷静,要冷静!但在办公室等了半天人都没有到齐,我火一下子冒了起来,之前的提醒早被甩到爪哇国去了,冲大家吼:“作为一个能正常考上大学的成年人,这种事情你应该自己懂吧?”“需要我教吗?我要不要一点点地教你们?”会场上一片安静,大家谁也不说话,都低着头一动不动。我发完了火,依然没有一个人说话。我看着大家,突然火就消了下去,心中隐隐有些后悔:其实我是可以好好和他们说的,发什么火?好不容易跟他们打成一片,这一乱发脾气,前功尽弃了。他们会不会以后就不理我,不跟我聊天?

晚上,我默默地在群里发了个表示歉意的表情包,然后紧紧盯着,一旦有什么想不到回复,就时刻准备着撤回。突然,我发现了一个“刘女士的黑粉头子”的昵称回复了一个不好意思的表情,我一下子放松下来,我知道他们听进去了,我被他们原谅了。

第二天,我请大家吃了个饭,和大家深入地聊了聊。从那以后,我开始有意识地收敛脾气。如果偶尔有“凶相毕露”的意外,就赶紧道歉——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,如果有,那就再来个饭后甜点。

燕燕干得很好

刘燕燕

我在记者团三年,基本上是大一当干事听部长的话,大二当部长听主席的话,真正的挑战在于大三,自己当了主席,就要自己想工作计划,策划选题,还要分配任务。

刘燕燕

三下乡期间,我跟武老师住在一个宿舍,感受到了她的“忙”——我睡觉武老师在工作,我刷剧武老师在和领导打电话汇报工作,我在车上看风景武老师联系行程……有一天下午,我问了武老师好多问题:“以前主要负责什么工作”“怎么会愿意重新开始呢”“不会不甘心吗”……她告诉我,一份工作要得心应手的时候就没有挑战了,只要有能力在哪里都一样。我从她的从容自信和面对压力时的态度中学到了很多,我想我不能把工作都堆积给武老师,等着她的安排。从那时起,不会做的工作我就学,能做工作就加班熬夜地干,即使做不到像武老师那样,能浅浅地学个皮毛,也是巨大的收获。正是那一次的“三下乡”,我学会了事前对工作提前计划,事后对工作及时总结整理归档,知道了遇事要淡定,不急不躁,如果改变不了就接受……

直到有一天,武老师在会上说:“燕燕这边的部门各项工作就完成的很好呀!”我一下子内心充满了幸福,很开心,觉得自己更有动力,觉得还能继续干得更好!

刘燕燕

刘燕燕

刘燕燕

刘燕燕

刘燕燕

转眼之间,我已经大四了。回顾大学生活,我觉得自己的变化可以用“巨大”两个字概括,无论是心智还是能力,都远不可与入校时同日而语。我懂得了坚韧与坚持,掌握了说话的艺术,学会了与人沟通。我很庆幸当初选择了信院,因为它给我提供了锻炼的平台;我很庆幸遇到了一批影响了我的好老师,他们让我知道了怎么做人怎么做事。大一时,我曾参加过“铁人三项”校队,再加上我工作时比较拼,所以,大家就喜欢叫我“铁燕”。入校时我羡慕别人的名字可以联系诗,现在作为一只“铁燕”,我明白,我不需要联系诗,因为,我已经能写自己的诗。